中文版 | English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戎马丹心写山河——当代军队山水画创作的探求与思考

作者:郭兴华    2011-12-31 17:44:58    来源 : 艺术杂志

山水画一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积淀,是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观照方式,承载着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更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近百年来,伴随着巨大的社会变革,山水画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文化价值。

在当前的山水画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势下,军旅山水画创作一直紧随时代发展的脉搏,作为当代中国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状和发展一直受到画坛的重视和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军队在各种形式的展览中均有一定比重的山水画作品,军旅山水画家在客观地审视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实现了在创作观念、学术眼界和艺术语言方面的拓宽与提高。注重传统、关注生活、讲究笔墨、张扬个性、追求现代形式意味,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画家和作品。

一、军旅山水画创作的学术探索

1.本体语言的回归与再造

本体语言一直是中国山水画精神的终极追求,一批既受到前辈画家较大影响,又具备整体观照意识的军旅山水画家,选择了深入传统精神、融合现代观念的创作道路。他们试图通过自觉的探索,实现艺术语言与传统文脉的衔接,在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时代性和探索性的实践中,逐步彰显“军旅特色”的艺术品格。

在当前的创作环境中,军旅画家们在创作语言的选择上也更趋宽泛和多样性。庞泰嵩、张天霖、闫禹铭、李项鸿、孙德才、王心刚、陈芳桂等军旅山水画家,力图通过对过往创作方法与观念的调整,一方面以对古代经典山水画文化精神的继承,表现出对传统文人画在当代意义上的回归态势;另一方面以对当代艺术问题的敏感把握,取代了对社会性主题的关注,以对个人创作手法的“风格化”经营突破了对生活形象表现方式程式化的樊篱。

庞泰嵩所开创的“拖墨带水”皴法“见笔云”,不仅鲜活了他的山水画观念和山水画面貌,还给传统山水画增添了时代的精神气质。他的作品画面明丽、阳光,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朝气和欣欣向荣的美感。几十年来,他创作了大量的歌颂祖国锦绣河山,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山水画作品,如《山河颂》《白云山》《岭南春韵》等 ,让观者在“青山卷白云,绿水泛清波”的诗意中,享受到一种磅礴壮观的人生境界和广袤大自然的生态之美。《井冈魂》(张天霖)、《巍巍太行》(闫禹铭)、《雄关叠翠》王心刚、《关山沐春图》(李项鸿)、《江山无处不物华》(孙德才)等作品,也都体现出注重传统的继承、着眼笔墨语言当代形态转换的艺术追求。

2.现实主义的传承与发展

“现实主义”为新中国军旅山水画的演进确立了基本的发展逻辑起点,老一辈军旅艺术家所开创的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在今日军旅山水画坛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弘扬,形成了一个强有实力的创作群体。他们的作品,既体现现实生活的时代气息,又蕴含山水文化的传统积淀;既实现了笔墨语言的个性创造,又关照了现实形态的视觉真实。一批军旅山水画家遵循这样的价值取向,心无旁骛地探求着山水画笔墨程式、山水形态、空间意识等诸方面新风格、新境界的确立。

王界山、张明川、徐永新、祖伟威、倪建鸣等一批军旅山水画家,仍然接续了注重写生、注重生活体验、关注民生、关切现实的优良传统,并从不同的理念和角度分别呈现了自己的艺术思考和创作成果。王界山以数十年之功涉足山水创作,无数次到长城、太行山等地写生,其作品磅礴大气,气度凝重,彰显北方山水的浑厚朴茂。其巨幅金碧山水画《长城万里映金辉》以写实手法描绘了清晨时分的长城,以雄健的笔墨、层层叠加的金粉、充满张力的构图,表现出长城独有的伟岸和壮美。徐永新、张明川、倪建鸣把军旅题材结合进山水画,或以军队高科技武器装备为主体,或以当代军营生活为背景进行创作,使山水画创作题材上有了新的突破,如作品《巡航》(徐永新)、《第一航道》(张明川)、《浩气长存》(倪建鸣)等,这些作品均是在长期的军营历练中喷薄而出的情感表现;祖威巍把大海作为表现的主题,生发出新的艺术语言,以一名海军对大海的独特情感,抒写出大海的汹涌与壮阔,如作品《山那边是海》。他们所采取的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继承方式,实则是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渐变衍进的发展模式。

3.融贯中西的探索与取舍

传统山水画艺术精神中的完善与充实,艺术形式的全面与多样,使得山水画的创造成为历史的极限。一批更具革新精神的山水画家,从东西方艺术观念的对照中寻找山水画审美境界和表现技法的新突破,面貌新颖、风格多样,丰富了军旅山水画的多元化形态。

李翔吸收西方绘画的色彩观念和形式构成方式,将传统笔墨语言和形体塑造方式进行解构和重组,既保留传统水墨精神的核心,又打破传统“随类赋彩”的程式,大胆以色彩造型、造境,将传统笔墨形态转化为色彩语言,将西方色彩理念转化为中国式笔墨演说方式,使作品营造出深邃的心象空间和文化意韵,内敛而具有张力,含蓄又不失奔放,开创了山水画创作的新图式。徐永新以高山、大海作为表现对象,以传统山水画的笔墨皴、擦、点、染和西洋水彩之法相结合,画面既细腻入微,又气势磅礴。张明川山水画作品经常合理切入光影效果等等,这些画家都从不同角度,在东西方绘画的比较和吸收中深化了山水画当代性的探求。

二、军旅山水画创作的精神诉求

1.雄强大气的精神气质

军人的身份赋予了军人以豪放、刚劲、大气的性格。这种性格和祖国的壮美河山互为表里,也自然而然地反映在山水画的创作当中,成为一种共通的审美取向。在画面经营上,多大开大阖,注重整体气势;在笔墨处理上,不斤斤于笔墨的细微变化,而是更注重粗犷感,厚重感。他们的作品气势恢宏,仿佛可以统领千军万马,少有柔美之态,表现出内敛而又充满张力的审美品格。

2.儒家风范的价值取向

儒家文化对军旅山水画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军旅山水画更追求儒家“文以载道” 、“文以明道”,以及君子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的价值取向。画家以一种真实的情感,把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导向融入到了自身艺术生命的需求之中,他们胸怀祖国和民族,关注社会和时代发展的积极因素,视美术创作为一种表现民族时代精神的文化责任。因此,军旅山水画作品除给人以纯粹的审美愉悦外,还强调深刻的思想性和通理附性功能。

3.贴近现实的人文关怀

关注生活,体现时代,由真山真水中生发真感情,已经成为军旅山水画的良好传统。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深深影响着军旅山水画创作,广泛深入生活和大量的写生,使军旅山水画作品一直散发着清新自然而又情真意切的人文情怀。大山深处的边防哨所、高山雷达站、新式战斗武器、抗震救灾现场,无不成为军旅山水画家描绘的主题,他们的很多作品都是直接由写生提炼而来,这不仅拓宽了山水画的题材领域,还以一种直面现实的真诚与质朴丰富了山水画创作的精神内涵,从而使山水画更加具有了表现力和时代气息。

虽然军旅山水画在精神诉求上有共通的指向,但他们的作品面貌各异,多元并进,画家们有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这使军旅山水画创作一直焕发着勃勃生机。

三、一点思考

“笔墨当随时代”,军旅山水画家的创作较好的突出了军旅特色,但还需要继续拓展创作的广度和深度,如何在山水画创作上发挥自身优势,走出一条属于军队自己的发展道路,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首先,要强调扎实的造型能力和笔墨基本功,勤奋学习文化知识和美术理论,提高画家的审美品味和文化修养是画好任何题材必备的基本条件;其次,要始终坚持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信念,到大自然中写生体验生活,用心感悟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现象,感悟自然与人文历史,通过深入观察、概括、分析、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引发创作灵感和激情,寻求出比现实更美好、更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境界;其三,在表现形式和技法上应调动一切手段吸收东西方艺术营养,包括现代艺术营养,不断更新艺术观念、拓宽视野和思维空间,大胆尝试新材料工具,使军旅山水作品突破题材现有的模式,成为具有当代审美品质的时代标志。

郭兴华 《解放军美术书法》执行主编

发表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已有 0 位对此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