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欧阳予倩:浏阳人

作者:吴震    2013-05-30 15:57:03    来源 : 《艺术》杂志

青年时期欧阳予倩和夫人刘韵秋

欧阳予倩大剧院毫无疑义已经成为山城浏阳的一个地标。任你问谁,只要是本地人,大家都晓得它在什么位置。靠着天马山,枕着浏阳河,后面是五星级大酒店,前坪就是宽敞的浏阳河大广场。风水好,风景好,位置好,所以人气旺。

欧阳予倩大剧院前坪是一个天然的露天舞场,每天早晚时分成百上千的市民在这里随着动听的旋律翩翩起舞,构成了十分动人的风景。我常常想,要是欧阳予倩在天有灵,看着这些欢天喜地踏歌起舞的乡亲们,老先生兴奋之余会不会对大伙的舞姿指点一二呢?人们多有不知,欧阳予倩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舞蹈运动干部训练班、第一个舞蹈研究班、第一个舞蹈团-——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中央歌舞团之前身),主持编写了中国第一部舞蹈断代史《唐代舞蹈》,生前曾是中国舞协主席,是中国舞者的最高权威。 

现在浏阳人介绍本土名人时,除了烈士、将军、领袖而外,还特别喜欢说浏阳出院士,出教育家,北大、浙大、湘大等不少全国知名大学的校长都是浏阳人。其实,在我心目中,欧阳予倩更是名副其实的大教育家。因此,比较旧辞海对欧阳予倩的介绍,补上欧阳予倩是戏剧教育家的表述要算是新版辞海的显著进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且不说在新中国建立前欧阳予倩办过好几所伶工学社,指导过好些艺术团体,单是建国后受命筹建并十几年成功执掌中央戏剧学院,其劳苦功高也足以令人心生敬仰。

浏阳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出烈士,出将军,出领袖。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谭嗣同、胡耀邦是典型的浏阳人,是浏阳人的典型,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浏阳人要赢不服输甚至有点任性、敢担当、锐意改革、眼界宽、气度大但骨子里却很传统的气质特征。其实,欧阳予倩也当得起浏阳人的典型,无论是其一生成就,还是其性格特质。

旧版辞海介绍欧阳予倩时称之为演员、戏剧家,新版辞海则称他是中国戏剧艺术家、戏剧教育家、中国话剧开拓者。我总觉得即算帽子再高些、再大些、再多些,欧阳予倩都当得起,只是书本上纸糊的高帽并不能传递老先生赐予后人的温暖与影响,也无法真正表达我们对已逝先贤的敬仰与追思。我是戏盲。上大学时教元明清文学的周姓教授讲《牡丹亭》时别出心裁提一部留声机放昆曲《游园惊梦》给我们听,宛转悠扬的曲笛让我记住了昆曲的好听。记得是2004年,欧阳予倩女儿欧阳敬如女士回浏阳参加剧院落成典礼时送我一张欧阳予倩昆曲演唱专辑,这张碟成了我的珍藏,也是从听这碟开始我才回过头去留心数十年前在大学教室里曾经听过并感觉 “好听” 的昆曲,才关注顾传玠,才了解合肥四姐妹,《曲呢鸿爪》、《古色今香》等系列好书才走进我的阅读世界。

浏阳欧阳予倩大剧院的总经理黄国靖曾经绘声绘色地跟我说过这样一桩事。200911月,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中央戏剧学院联合主办的欧阳予倩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黄和我们浏阳另两位同志一起代表家乡出席。在纪念活动期间的专家座谈会上,黄国靖提及欧阳予倩是戏剧家时,不料中央戏剧学院的陈珂教授竟十分生气地纠正说:错了!老院长不是什么戏剧家,他是艺术大师,是世界艺术大师,有很多世界艺术大师都不及欧阳予倩的造诣!黄国靖回忆,陈珂教授话音一落赢得满座高朋齐声称是,让向来惯于自负的浏阳人既为欧阳予倩的美誉盛名而自豪,又为自己的浅薄无知而羞赧。我不仅完全能想象出当时自己三位同乡在场合上的得意与尴尬,甚至于我现在都还记得黄国靖跟我讲述这件事时脸上既自豪又羞赧的神情。

说到欧阳予倩的艺术造诣,我觉得辞海的介绍确实还不够准确、全面。老辞海言其表演成就而称之为演员,显然是小词大用了,所以新版辞海要改称戏剧艺术家。我曾见外地客人来浏阳,东道主介绍人文地理说欧阳予倩跟梅兰芳齐名时语气神情都有点闪烁。也难怪,梅兰芳演贵妃醉酒谁人不知啊。其实“南欧北梅”名副其实。梅兰芳回忆舞台生涯时讲述:“我们两个人一南一北,对排红楼戏,十分有趣。旁人看了,还以为我们在比赛呢”。丁玲也曾说:“我们都满不在乎地欣赏着正处于盛年时期梅兰芳的风采……然而,我最喜欢的是欧阳予倩先生的《李师师》,他演得那么妩媚、自然,不是仙女,不是后妃,而是极平常的娇美的女性。”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为纪念梅兰芳与欧阳予倩南通相会,于1919年在新落成的南通更俗剧场设立“梅欧阁”,并自题“南派北派汇通处,宛陵庐陵今古人”的对联,以梅尧臣、欧阳修的籍贯暗切梅兰芳和欧阳予倩的姓氏。在张謇心目中北派梅兰芳与南派欧阳予倩同为戏曲表演英杰。我曾看过报道,早些年江苏南通还重建了“更俗剧场”,只是把“剧场”更改成了“剧院”,并将“梅欧阁”扩建成了“梅欧阁纪念馆”。

欧阳予倩才华横溢,学贯中西,编、导、演俱能,艺术成就几乎是全方位的,其杰出贡献分别被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戏剧卷、电影卷、音乐舞蹈卷收入。同一位艺术家被四卷百科全书分别收入的欧阳予倩是独一无二。他唱国剧,唱昆曲,唱桂剧,唱各种地方戏。他既唱戏,更写戏,一生创作话剧21部,戏曲27部,创作改编、修改过的戏曲剧本不下50部。所以,我觉得新版辞海对欧阳予倩的介绍也不全面,词条里若是有著名剧作家这顶帽子,欧阳予倩戴起来能不稳稳当当么。欧阳予倩是公认的中国话剧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演了不少话剧,写了不少话剧,《忠王李秀成》、《黑奴恨》是其创作的代表作。欧阳予倩还曾触电。欧阳予倩大剧院前年引进名为国际影城的经营项目,标识比大剧院牌子还做得醒目,惹得戏迷不高兴,讥之为不务正业。其实大谬不然。欧阳予倩是上世纪在20年代开始电影创作的电影艺术家,先后编导了《玉洁冰清》《天涯歌女》《木兰从军》《关不住的春光》等著名影片,并在一些影片中亲自饰演了角色。欧阳予倩还是一位电影理论家,他的论文《导演法》对中国早期电影理论的发展产生过十分重要的影响。

欧阳予倩是通家,是大师,是全能型的文化巨匠,这也就注定他不可能单单以京剧表演艺术家的形象深入无数观众的心灵世界。只是,寂寂无闻也好,铺天盖地也罢,这名声对于欧阳予倩来说似乎并非是很值得用心在意之事。他常称自己“不过是个伶人,一个很平淡的伶人”,到了晚年他也仍然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极其平凡的戏剧工作者”。我有点担心九泉下的老先生对今天我们尊他为“大师”会不会拂意不悦,这让我想起了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的人生三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欧阳予倩便是圣人无名么?

欧阳予倩不可能是庄子所言等齐万物、丧失自我的至人。浏阳人向以个性张扬敢为人先著称于世。谭嗣同、唐才常、焦达峰、胡耀邦、王震、杨勇……都是何等角色?浏阳人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他不回,天生的倔强。浏阳人要干的事,绳索镣铐也束缚不了他,好像浏阳人遗传基因里就有革故鼎新的种子。

欧阳予倩走的是艺术的路子,但浏阳人特有的精神气质在他身上同样体现得充分无遗。我以为一个地域群体的精神特质其来有自,这或许正是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影响?欧阳予倩出身于官宦家庭,他的祖父欧阳中鹄先生曾任桂林知府,是谭嗣同、唐才常的恩师。欧阳予倩曾有文章记述自己儿时见到谭唐在祖父身边受教的情形。尔后,欧阳中鹄又让唐才常做了欧阳予倩的蒙师。欧阳予倩1904年赴日留学,先后就读于明治大学和早稻田大学。课外参加春柳社活动看李叔同演话剧《茶花女》,动了演戏的心思,从此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当时不为亲人和社会理解的坎坷而辉煌的艺术人生。当时跟他一起留学、演戏的人后来多为生活所迫离开舞台,唯有欧阳予倩一生跟戏剧不离不弃。留日学生“流落风尘”当“戏子”?欧阳予倩在回忆这段生活时说过,“我搞戏,家里人一致反对自不消说,亲戚朋友有的鄙视,有的发出慨叹,甚至于说欧阳家从此完了。我妻韵秋受了各方面的压力,写信劝我回家,我回信说挨一百个炸弹也不灰心”。谭嗣同为革新变法,自请流血,最后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的气概从容赴死。唐才常临刑前也慷慨高歌“七尺微躯酬故友,一腔热血溅荒丘”。艺术家欧阳予倩为了演戏甘愿挨一百个炸弹的勇气与作为革命先驱的浏阳二杰何异之有?

我对欧阳予倩有稍微全面一些的了解,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读过魏明伦先生的一篇杂文。那文章的题目就叫做《我在独立思考》,当时魏的荒诞川剧《潘金莲》惹起热议,魏在杂文中提及6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批评欧阳予倩20年代不该写《潘金莲》。按图索骥,我去读相关的书籍,方知欧阳予倩身上有着很强的平等意识,他非常同情受封建制度压迫的妇女,创作了不少控诉旧社会欺凌妇女的剧本,也演出过各种类型的中、外、古、今妇女形象,他更以惊世骇俗的胆识和才气对潘金莲来了一次彻底的颠覆性的写作,无遮无挡地向男权话语发难,被当时有识之士赞为替残酷深重的封建压迫下的女性吐了第一口冤气

毛泽东回信信封

 

一个人一生建树如此之大,自有天纵其才的因素,但欧阳予倩无论如何也不合庄子“神人无功”的标准。他不是神,他就是普通的戏剧工作者,厥功甚伟,来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艰辛与劬劳。他曾在《自我演戏以来》中自述:“我对于演剧自问颇忠实,做一个伶人大约可以无愧。”浏阳人就是要强,要赢,要把事情做得大气,做到极致,因而浏阳人特别能吃苦耐劳。欧阳予倩一生便是使着浏阳人的性子“搞戏”,戏剧成为他终生的追求,成为他的生活方式和生命之全部内容。老先生五十初度时撰有自寿放歌:“我诞丑年湖南牛,毕生苦干不抬头。食草挤奶一无惜,惟有穿鼻之绳不可留。穿鼻之绳何所似?譬如尘封故纸压心头。少年尽跃向真理,垂老愈为牛步忧,五十年来何惨怛,浮沉磨折无自由!愿为川上桥,愿为渡口舟。彼岸风光和且丽,夕景未云短,何妨继之烛,尚堪与君携手共遨游。”在我读来,这番放歌既是欧阳予倩生活情状的形象写照,也是浏阳人的精神写照。 

吴 震 中共浏阳市市委副书记

当然,革故鼎新的精神更具体地体现在欧阳予倩对戏剧戏曲的改革创新上。男女演员同台演出、演员用真名不用艺名、剧场前后台管理文明化、在舞台上将话剧和民族传统戏曲精华融为一体、桂剧改革、话剧语言生活化试验……真可谓是硕果累累。

 

发表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已有 0 位对此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