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对艺术“再创造”的尝试——宫万瑜的《龙门石窟线描集》与工笔重彩画

作者:凡 迪    2017-02-16 14:32:42    来源 : 艺术杂志

 

宫万瑜

 

《龙门石窟线描集》封面

 

早在10年前, 女青年画家宫万瑜承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龙门石窟线描集》的约稿。在她看来:“ 在这个汉化的佛国世界里都是一个个鲜活的艺术生命。” 她以多年的白描功底, 将北魏至唐代的部分精品,用线描予以艺术的再创造。这一尝试、探索,使观众从一个新的视角,去欣赏、领略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东方佛雕”,即线形雕刻所蕴涵的那种“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节奏、韵律美。此集作为该社组织的中国四大石窟系列之一,于2007年10月出版发行。

 

北魏宾阳中洞文昭皇太后礼佛图

 

“东方佛雕”是雕刻艺术,也是富有装饰性、绘画性的线的艺术。民间匠师以绘入塑,保留其装饰性、绘画性的东方趣味。将雕刻转变成线描,也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超越过程。

 

北魏莲花洞莲花藻井与供养天

 

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父母孝文帝、文昭皇太后“追福”的皇窟。两幅各高2米、宽4米的帝后礼佛图浮雕,早年均被盗往美国。笔者2014-2015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纽约访学期间,曾到大都会博物馆观赏被盗的孝文帝礼佛图,感到画家对文昭皇太后礼佛图浮雕画面的感悟及其线描表现,还是比较到位,且富有意蕴情趣的。北魏莲花洞窟顶的特大宝莲藻井,宛如现代建筑的大厅吸顶吊灯。画家用线描将莲蓬、莲瓣及外围二方连续忍冬纹饰三个层次,烘托映衬。宝莲周围环绕六身长裙裹足、手捧供品的供养天,画家构图剪裁,只选择三身,其天衣飘扬、裙带当风的飞舞动作,不仅与盛开的莲花动静相生,生机盎然,而且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感知画外三身供养天的动态神韵。北魏古阳洞列龛龛楣飞天,其秀骨清像样式,在画家笔下妩媚传神。一拱桥形龛楣中部诸飞天,身着长裙,或招手,或合掌,或扬幡,或持物,凌空飞舞,裸露出五个脚趾;左右两侧棱形内飞天,则一手抚腰,一手伸托,裹足长裙飘举,扶摇直上。整个画面飞天翱翔,天花点缀,俨然《法华经·譬喻品》所说“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的欢快景象。

 

北魏古阳洞龛楣飞天

 

 

唐极南洞下方崖壁坐佛头像

 

极南洞下方崖壁,有一武则天至唐玄宗时期雕造的坐佛,虽风化残损,却雕刻手法简洁明快,形象颇具个性。画家以白描特写手法,仅用几根挺劲、流畅的线条,就将其丰满圆润的面部轮廓,略微俯视的清秀五官,蚕节式脖颈,乃至通肩式袈裟表现出来,且富有雕塑的体量感,再现了大唐丰厚为体、雍容华贵的时代风尚。

 

白龙香 60厘米×45厘米 2013年

 

对于画家来说,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美的。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就是性格和表现。”鸟语花香,山水清音,是大自然的神奇创造。也是人们对生存环境的理想追求。宫万瑜通过对艺术“再创造”的尝试,从将雕刻转换成线描中受到启迪,致力于把大自然造就的天然画卷,有选择地剪裁、取舍,进行艺术“再创造”。

 

暗香 60厘米×45厘米 2014年

 

近年来,画家在工笔重彩画的学习和创作上,得到多位中央美院国画系名师传授、指导。她把两宋画院花鸟小品典雅逸丽的沧桑感与现代审美情趣、色彩构成结合起来,借古开今,意味蕴藉、时尚。

她创作的花鸟画《暗香》,天幕溟濛,树上绽开霜葩白花,枝间栖息一只畏缩的小鸟。其意境犹如北宋词人姜夔《疏影》首句:“苔枝缀玉,有翠鸟小小,枝上同宿。”《暗香》亦为姜夔词牌。源于林和靖《山园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画面暮色背景,似泼彩晕染。颇有石涛所谓“笔墨当随时代”的现代感。

一庭香 60 厘米× 45厘米 2015年 

洛阳牡丹甲天下,国色天香冠群芳。画牡丹艳易雅难。在摄影艺术空前发展的高科技时代,千篇一律的红牡丹画已沦落地摊,高端书画市场需要高品位的杰作。罗丹曾讲过一句告诫并警示艺术家的名言:“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别人的眼镜。”

少女与羊 48厘米×48厘米 2005年

宫万瑜不“戴别人的眼镜”,她突破传统模式,不跟风趋势。她为花魁传神写照,赋与其形象性、情感性的审美特征。既强化形式美与形式感这一特别突出的审美特点,又在审美认识、审美创造过程中,渗透并凝聚着画家真挚的审美情感,以情造景。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画家所画花圃牡丹,极力抛开世俗的娇贵气、脂粉气,追求高雅而端丽,并使其诗情画意,以直觉表现。《白龙香》一幅,白牡丹花开三朵,各具姿态。似有唐诗人徐寅“蓓蕾抽开紫练囊,琼葩薰出白龙香”(《追和白舍人咏白牡丹》)的雅趣;另一幅《一庭香》,一枝双蕤,风姿映照,皎洁动人。亦有唐诗人韦庄“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白牡丹》)的诗意。两簇白牡丹均在蒙眬背景的映衬下,显得淡雅而质朴。使人情感愉悦,心性净化。

人物 33厘米×24厘米 2014年

《洛阳春》双屏,则以两联条屏式构图,将住宅盆养牡丹,形体变换。画面上花枝挺拔,花团锦簇。画家以精致的工笔写真,让盛开的硕大牡丹花朵,展现其不同风貌。两株牡丹或盛以圆盆、或盛以仿制的博古彝尊,有中国画清供的传统继承,若吴昌硕《岁朝清供图》之构图置景。木地板上盆景的几片落英,朱色几案上的彝尊及酒杯、水果,与苍莽的背景渲染,浑然一体,既有装饰性的意趣,又有现代抽象画风的情调。物象高低、大小、疏密、前后的空间层次感、蒙胧感,寄托着画家的遐想。令人舍形而悦影。

宫万瑜的牡丹画之所以耐人寻味,就在于作画在摄情,也就是追求作品的特殊审美个性。

《少女与羊》是一幅工写结合的人物小品。画家以工笔重彩,着力塑造一位开朗、活泼且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少女形象。画面阔笔晕染,造就一个花草茂盛、树木葱茏的自然环境,身着短襦花襟、三色长裙的少女,左手拎头巾,身姿扭动,似在边舞边唱,如醉如痴。身后半露的山羊,也似在观赏聆听。此情此景,宛如一首轻盈的抒情诗、美妙的牧羊曲。此画构图饱满,色彩富丽,空间层次在虚实、浓淡中窥见深远。

洛阳春 84厘米×20厘米×2 2015年

 

小写意《人物》,表现现代时尚女性,即都市佳丽在快节奏、高负荷的职场竞争中拼搏,下班后的短暂休闲时刻。室内环境设置与人物的姿态、心绪比较协调。色彩变化,也烘托了清谧的氛围与都市生活情调。

宫万瑜的艺术观、美学思想及其工笔兼小写意花鸟、人物画,昭示出她是一位有潜力的画界巾帼俊秀。

(2016年10月5日)

凡迪 美术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宫万瑜 女,1976年生,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1996-199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进修。现为洛阳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发表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已有 0 位对此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