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静静地做好功课
版画艺术家卢治平
艺术是一个大得不着际的世界。艺术家只能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倾全力面对和解决范围非常有限的命题,这个命题是他自己选择和设定的。
在创新成为主流的今天,新命题日日涌现令人眼花缭乱,考验着艺术家的眼光决心和定力。艺术家生也有崖,精力有限选择也就有限。样样拿得起玩得开的天才毕竟少数,如我等平庸之辈,若朝三暮四心猿意马只怕一事无成。还不如选一个适合也感兴趣的命题,老老实实做上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恐怕不失为一个笨而可靠的办法。
瓶非瓶 丝网版 126厘米×98厘米 2007年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感兴趣的就是如何在黑白版画中用好灰色。世上少有绝对的黑白。黑白之间,灰色无尽无穷。灰色中庸、平静、温和,不大喜亦不大悲,算得上是宠辱不惊的颜色,有哲思和形而上的味道。如中国水墨中“墨分五色”,用不同的灰色对应和替代五色,不仅丰富,还有一种特殊的抽象性和形式感。我喜欢。
探索灰色调需要依托特定的形式和对象,我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特别简单的对象——瓶子。但如实简单地画一个光光的大瓶子也太对不起自己了。于是采用了变形、切割、错位、增删等手法,至少还像一幅有点看头的作品。
卢治平在上海半岛美术馆指导学生进行“灰调子的组织”木刻技法练习
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如果把瓶子只看成是瓶子,心理上会受到造型、结构、体积、光线等诸多因素约束。如果不当它是瓶子,只看成是画面的诸多造型因素之一,处理时就会自由得多。类似中国画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意思。于是就有了《灰色的五言与七律》和《瓶非瓶》两个系列的作品。
我关注的领域基本局限在艺术形式层面。在旁人眼里,我的选题也许陈旧过时,但我并不在乎自己是否远离艺术时尚或落后社会潮流太远。只想安安静静地做好功课——仅仅因为先前没有解决好——现在还有兴趣。好比大家去游园,别人已经走向下一个景点,我还愿意在原地多看一会儿,希望有更细更深的感悟,这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花瓶的下半部 丝网 67厘米×52.5厘米 2007年
艺术形式、艺术语言,曾是个热门话题,吴冠中先生在文革结束后为形式主义翻案的时候,这个话题曾被关注过很长一段时间,如今已少有人谈及。但艺坛热门话题改变了,理论家转移阵地了,并不意味画家创作所面临的问题解决了。画家没必要见异思迁,应该有自己的目标、计划和时间表。画画要靠长时间实践。对于画家来说,有些问题,不是讨论过了,你就明白了。是否真明白,画了才知道。“明白一个问题”离“画出一张好画”其实还相距千里,或许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如果说理论家是依靠文字和逻辑阐发某种观念的,那么画家是凭借一件件作品,一步步接近自己脑子里那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观念的。他是用图形色彩和线条进行思维、用造型语言进行探索的。
瓷器-中国-盛装 丝网 65厘米×88厘米 2009年
画家不应该用观念、诗意和哲理之类掩盖造型手段之粗陋与平庸,画毕竟是画,色彩、线条、肌理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表情,因组合方式不同而千变万化,有许多意味在文字之外,不可言传。能用文字说清楚的画不是好画。应该明白,在画面中简单说教并不高明,会失之浅薄与矫情。我喜欢一些画家,他们的画面很沉着,不动声色地叙述,结结实实地刻画,随意潇洒地涂绘,把自己的情感无声地摆放在图像背后。反倒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有人不解:你画的瓶子也太多了把?反反复复地画那么多瓶子有何必要?那是因为,意犹未尽。我愿意选定自己熟悉的、相对固定的题材,尝试用不同的手法,成系列、递进式地表现同一个主题。每次画瓶子,方法是不一样的,心得也是不一样的。就像作曲家在交响乐中对同一音乐主题,用不同乐器,不同声部反复演奏、变奏、合成,是一种层层递进的阐述与解读。反复地画,理解也会更深一层。
月光 丝网版 61厘米×54厘米 2007年
有观众对我作品中的丰富的技法印象深刻。不知是褒还是贬?如今讲究技法有“雕虫小技”之嫌,常被视为末流。许多前卫画家都以为,相比主题和观念,技法并不重要。
他们的想法自有道理。不过,有中国古谚云:“技之及至者,近乎道。”意思就是,把技术做到极限,照样可以领悟人生的真谛和艺术的真谛。我的作品技术含量并不高,没有新发现和新发明。但我对那些心无旁骛,长时间地把技术真正做透做绝的人心怀敬意。长时间地做,没有精神力量支撑不行。这有如面壁坐禅,也是很“前卫”的。版画界若真有几位死钻技术一条道走到黑的高人,本人不敢效仿,只有佩服。
当然,我不会糊涂到认为画面上的技法越多越好,毕竟我追求的是简洁如短诗的境界,我会把观众的印象当成批评,引以为戒。
明式书法——左中右结构——行书 丝网版 67厘米×94厘米2009年
画家面对的问题很多,首先面对的是自己。无论是观念、题材、主题、形式、技巧,都是艺术家本人平日的思考和当下的选择,与艺术家的秉性、修养、人格有关。有时画家本人没在意,明眼的观众是能感觉得到的。朴实、花俏、大方、小气、真诚、虚伪、幽默、古板、高雅、媚俗、洒脱、拘谨,都清清楚楚地写在作品上。这就不是技法层面,也不是观念层面的问题,而是心灵层面的东西了。画画更需要向内心发掘。想到这一点,马上就觉得自己的作品浅了。
灰色的五言与七律-江南 丝网 71厘米×105厘米 2011年
卢治平的艺术履历:
一九四七年六月生于上海
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上海油画雕塑院一级美术师
上海半岛版画工作室艺术主持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版画院研究员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学院顾问教授
上海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上海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特聘教授
“观城——2010上海国际版画展”策展人
“纪念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中国现当代版画展”策展人
“原点的维度——2012上海国际版画展”策展人
“阅人——2014上海国际版画展”策展人
“首届深圳国际版画展”评委
“第二届昆明国际版画展”评委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