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伉俪情深 相映成趣——杨忠烈、刘玉娥儿女们的感言

作者:杨北伟 等    2016-04-22 12:25:17    来源 : 艺术杂志

携手人生(2012年8月杨忠烈八十大寿伉俪合影)

我们由衷的感恩每一个金秋时节,因为,它总是慷慨地回应人们的所期所盼,并赋予人们丰盈淳厚的情愫。是的,今年十月,母亲年届八十华龄,父亲亦八十有二,正如岁月之金秋;这些年来,父母身心健朗、神清气爽,且时常怡情于泼墨运毫,并在日新为道中自得境界,堪比金秋之荣华。真的,人到中年,心之所系的是父母身心康乐。每临金秋,当枫叶泛红,丹桂飘香,九九艳阳照在脸上,就有一种萦怀百转千回,就有一些感悟瓜熟蒂落——生活中,我们最在意和最值得珍惜的是什么,我们获得最丰厚的馈赠是什么?这些年,父母风清月朗的心境,健康从容的身姿,充实愉悦的时光,还有这些洋溢着墨韵笔情的书画习作,不正是我们所希冀的恩典和享有的甘醴?因而,应此金秋景象,刊录出二老笔墨间的“精、气、神”,与亲朋好友分享这份墨宝馨香和金秋喜悦,是我们已久的心愿。

刘玉娥工作照

通览结集付梓的书画作品,宛若置身风轻云淡的金秋气场。爽朗、亲和、朴实、澄澈,应是一幅幅字画确恰的注解。字如其人,画亦言心。书画集犹如展现父母心灵的窗口,我们看到的是父母走笔挥毫的意趣风采,是二老金秋岁月的一程山水、一段心路,也感知到他们饱蘸笔端的道德情操和家国情怀,以及他们一往追求并恪守的人生、人格。其实,翻开集子,也就启封了一则陈酿的故事。

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期间,刘玉娥与朱镕基总理握手

儿时的记忆,满是父母风尘仆仆、奔波劳顿的身影。那时,父母夜以继日地全身心投入工作,甚至寝食之间眷顾的都是数不尽的工作或急事难事,绝无闲暇舞文弄墨,何况那个年代物资短缺,翰墨丹青也实属“阳春白雪”。尽管父母负重前行且平实少文,却常于百忙之中查验我们的学业,关切我们的成长。至今,那些“横平竖直,为人于斯”的叮咛和“书品即人品,写字学做人”的期许,还有那胜过舐犊情深的寄望,历历在目,点滴在心。

大鱼小鱼 刘玉娥 杨忠烈

我们的眼里,父母从来都是禀赋担当而不辞辛劳、不舍求索的行者。在漫漫长路上,他们就是这样一肩着事业,一手拉扯着我们,写意着他们那一代人的大爱和情感,描绘出他们一生的愿景和足迹,并把“铿锵报国、矢志不移”大写在生活里。要不,父亲怎会退休之后, 不畏艰辛地研究和实验农业生态复合类型栽培技术;要不,母亲怎会在卸任之后,依旧心随召唤,为百姓民生、科教强省以及机关离退休老同志的团队建设义务操劳、无怨无悔。可以说,他们的生命形态和历程不仅贯穿着忘我、忘利、忘悲喜的执著,也在见证我们国家的新生、建设和改革变迁的同时,记叙了他们所历经的沧海桑田、百味人生,更浓缩了我们湖湘人共有的崇尚、追求和梦想。正因为如此,足以相信他们在人生的行程中,一定有过书写的冲动,有过描画的心许,是为北方家乡的老屋,南方故土的那湾堰塘?还是为参加工作时厂区排排摇曳的梧桐,或者更多的是为心底那些隽永的珍藏?我们无须探究。

书法 杨忠烈

直至前些年,随着年事渐高,父母减少了社会活动,多了些自主的时间,这才找来笔墨纸砚和碑帖字典,一笔不苟的临书心迹,惜墨如金地描摹水墨丹青。我们几姊妹也才恍然明白,原来二老斑白的双鬓并未掩饰曾经的笔墨情衷。实话说,父母之于书画,无功底,无师从,只有高龄。能够自得其乐并有所斩获,无论是学无长幼的自信使然,还是静心养气的方式选择,抑或是心灵崇德尚美的释放,终归令人心生感动和敬意。父亲历来不谙垂钓、玩牌或其他娱乐,临近七十岁时,连几十年吸烟的嗜好也断然戒除了。然而,父亲做事执著、勤勉、刻苦一直是我们敬仰的风范,练习书画也不例外,或临摹大家碑帖,或自创花鸟画风,几乎每日笔耕不辍。不企芳名,只求成趣的父亲,每每恣意挥毫、抒发胸臆测之时,让人难以置信其日益加重的白内障眼疾对视力的困扰,而揣度于写字的力感、行行、章法或绘画的取材、技法、意象表达的那份专注,那种心无旁骛、孜孜以求的神情,却又让人难免发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叹服。母亲则似乎有着“功夫在字外”的道行。不可言喻的是,无暇用功习字的母亲,有着与生俱来的灵性, 往往即兴一气呵成的条幅,便可悬挂于省直机关乃至全省老干部书画作品展厅,并赢得众人的驻足和展会的褒奖。故而,母亲离任多年,仍有不少社会组织、大型企业、职业院校,甚至中小学、幼稚园诚邀题字。我们知道,母亲卸任后,除了每日悉心照料我们父亲的衣食起居外,还在殚精竭虑地办理一些社会事务。我们自然意会,母亲偶尔得闲提笔写几个字,多有陪伴、鼓励老伴的动因,加之有空就为老伴铺纸添墨或收拾案几,甚至营造一些老伴对她的习作予以讲评的机会,若不是倾注了“春风化雨”地提升我们父亲捉笔弄墨兴致的心意,那定是相知相伴、白首偕老的情感淋漓。二老这般伉俪情深、相映成趣的情景,使我们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体察到爱义的深邃。

书法 刘玉娥

细品书画集,与其说二老的一幅幅作品抒发了“涧深松老忘茶榭,天阔云闲任卷舒”的恬静与情致,不如说二老以一笔一画勾勒了自身一路歌咏、拾阶而上的风姿。的确,人们不同的生活姿态,寓意着不同的耕作和收成,也解析着心灵的贫富、生命的厚薄。父母的这些作品,恰似采自心田的鲜花朵朵,呈示着他们生活的真挚、高洁,绽放着生命的纯粹与清新,并予人芳香和启迪。我们不禁感叹,父母在持守一份宁静淡泊的同时,仍以积极的心态凝神地当下的时日,并在陶冶自我、超越自我、芬芳自我之中,给了儿孙们连的惊喜、多多的教益和满满的幸福。人到中年,我们由此或许读懂了父母一以贯之的特质,那就是“石压笋斜出,崖悬花倒生”的坚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从容,“丹青不知老将至,宝贵于我如浮云”的旷达。然而,我们也由此幡然领悟——爱的最高境界不是给予,而是引导。无疑,这本集子对于儿孙后辈而言,但须铭记的是数幅激励“向善向上”、寄语家道家训的字句,足以传承的是二老落笔有声的浩然正气、跃然纸上的家国情怀,而弥足珍贵的是正是这些象征家史家风、承载家庭文化的作品本身。

书法  杨忠烈

掩卷而思,一种情愫在萌生:人到中年,父母安康是千金不易的福祉,我们别无他求,惟愿时光倒流,让温馨点滴都重新来过,惟愿日月却步,让我们永远承欢父母膝下。是的,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之家。感恩养育、珍惜亲情、遵循教诲、传承美德,这是国人价值观的本源,也是照亮我们生命之路和灯盏。我们懂得,知恩惜福,不仅是一份牵挂、几声冷暖、常相陪伴,还在于呵护天价之乐,不舍日常琐碎,不失细微体贴;知恩惜福,最大的孝顺,莫过于秉持认真做事、好好做人的家训家规。

书法 刘玉娥

诚然, 人们每天的生活无异于稳中有各自洋洋洒洒的作品,但是,美好的日子无不关乎美好的心灵的看护,关乎人闪对真善美的认知与笃行。由此,我们的另一心得是:有根本,才能把蕴藏提交枝头;有传承,才能将憧憬填充得饱满而甜美。于是,值此红叶正浓、桂香馥郁、艳阳高照时节,我们捧出这部刊印成册的书画作品集,作为唱给母亲的生日大歌,作为祝福父母的金秋更加荣华的心声呈奉,并愿此墨宝洇染我们前行的生活,且在代际传承中至真至纯、生生不息的延展……

儿女:杨北伟  杨克伟  刘  清

媳婿:赵艳青  王  瑶  童  纬

2015年9月26日于长沙

发表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已有 0 位对此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