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芬扢雅 逸笔遗珍——启功艺术回顾展”序
启功先生是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今年是先生逝世十周年,虽人已逝,却从未被淡忘,在时间的大浪淘沙中,他的成就被历史所肯定。探寻启功先生的治学与艺术,了解他的为人与处世,必然对后来者有着巨大的启示意义。
早在1973年,我便第一次跟随父亲和弟弟一同前往位于小乘巷里的启先生家拜访,从此我们便建立起了很密切的关系。那时候的他比较闲,总给我们讲述许多关于学习书法的要领。尤其对我弟弟的书法,在结构、用笔等方面,更是有详细具体的指导。他将临摹的《圣教序》全本赠予了我的弟弟。后来弟弟去了日本,一直将启功先生所赠的临本带在身边,经常拿出来翻看学习。改革开放以后,启先生逐渐忙起来,我和父亲去的时间慢慢的也就少了。我们很少去打扰他,但在情感上总是充满了敬仰与心疼。
启功先生是一位全面的学者型艺术家,早年的绘画作品便已显露出深厚的功力与不同凡响的气象。大概由于“反右”,直至20世纪80年代,他才偶尔用朱砂画一些竹子、兰草等。在古书画鉴定上,先生凭借渊博的学识与惊人的记忆力,在当年的鉴定小组中,他鉴画的速度非常快,准确率也非常高。启先生对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承与拓展所做出的贡献值得我们后辈持续地学习与探索。他曾临过很多碑帖,但并非完全照搬原帖,而是在领悟中自得其法。他的艺术风格不仅建立在纯熟、高超的技巧之上,而且建立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之上,渊博的学识与融会贯通的能力使他成为20世纪里少有的能与古人比肩的书法家。此次展览将为大家展示启先生的部分书画作品,希望能给予当今社会中学习艺术的人,包括中小学生、画家、书法家、学者等一个重要的启示,即要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书法家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和条件。只有小学学历的启先生却有着博大精深的学识,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例,使得我们有必要深入地反思当代社会这种批量式生产的教育方式。
此外,不得不提及的是先生的人品。他是一位谦逊、豁达而又机敏的人,常以自嘲的方式,以一种很乐观的玩笑方式把他对社会中某种事物和现象的看法表达出来,对待一些批判常常一笑了之,而这些评价也大多失之公正。当然,有些原则上的事情先生决不退让,尤其是很多人对传统绘画的否定和攻击,他却始终坚守着中国传统文脉中最核心的内涵,而又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貌。
启功先生在有成就的20世纪大家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他的离去对中国艺术界和文学界以及考古鉴定界都是巨大的损失。2007年,北京画院举办启先生逝世后的首次专题性展览,即“联语墨迹展”,该展览也是北京画院“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的第一次大展。在他逝世十周年的今天,北京画院又为启先生筹划“逸笔遗珍—启功艺术回顾展”,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之一。启先生作为一代学者、书画大家,进入这个系列是当之无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启先生的艺术会愈发的有影响力,我们肩负着仔细研究他留给后世遗产的责任。此次展览是对启先生艺术成就的初步性展示,他为艺术领域的传承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也使得我们对他的研究将持续下去,认识他的成长规律,包括外部环境与内在修炼等。
启功先生是一座大山、一个宝库,值得我们不断挖掘与发现。
乙未初夏于静心斋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