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漫画家的匕首投枪——记孙之俊先生的抗日作品

作者:孙燕华    2015-08-20 11:42:11    来源 : 艺术

 

北平漫画展部分发起人在中山公园合影
(自左至右:梁津、张振仕、孙之俊、王君异、冯棣、王城棣、刘凌沧、张启仁、王石之、麦金叶、张泰元、刘汝严、谭沫子、王青芳、苏世)

中国的传统文化人大多是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和标准要求自己,在世世代代忠孝节义的践行风云中继续驰骋。这种勇于承担富有牺牲精神的大义,对于享受在“小时代”圈子里的现代年轻人来说,仿佛是很遥远、很空泛的,但是对于从民族危难,内战频发的上世纪百年中走过来的前辈精英们来说,却完全是真实的、刻骨铭心的。

老舍先生说:“用绘画来表现思想,是漫画最大的劳绩”“漫画家不只是画家,而且须是思想家”。(摘自《漫画》一文,原载1945年3月25日重庆《新民报》)

孙之俊先生(1907-1966年)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漫画家。现在整理出他自1927年6月至1949年1月,连续二十二年的漫画作品,记录下大量的国外、国内时事,记录下社会的动荡、民族的灾难和民生的苦难;其中犹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为主题的漫画,犹如一段长长的历史影片,让后人清晰地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战斗精神。这些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漫画组成的宝贵“胶片”,就应该是作者的劳绩了。

《武大郎》(四幅) 原载《北京漫画》1942年4月第3卷

(一)

1928年5月3日,在济南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日军无故挑起事端,惨杀了中国军民三千多人,受伤一千多人,而被日军挖眼割耳的外交处主任蔡公时先生的牺牲更令人怒不可遏。惨案发生以后,北平、天津等地均有大规模的群众抗议活动。

此时正在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的孙之俊先生是怎样作为的呢?《漫画社复活记》(原载1928年5月30日《北洋画报》)一文清晰地记录下孙之俊等青年学生是如何拍案而起的!随此文发表的即为孙之俊所作的《五三》。让人最感动的就是这句:“因复纠合同志,重振旗鼓,取国耻之日为名,改创《五三》漫画社。殆所以志不忘欤”。“取国耻之日为名”,是这八位激愤的青年漫画家爱国铭志,勇于抗争,战斗精神的高度表现。

《五三》(原载《北洋画报》1928年5月30日 第192期2版)是成立五三漫画社当天发表的作品。图中以沉重的铁链象征日本侵略者,蜷曲在地上的人形象征被杀戮的中国老百姓,画面显著处标上“五三”,警示大家勿忘国耻。

漫画社成立前后孙之俊先生连续发表了抗日的漫画作品。

《无题》(原载《北晨画报》晨报副刊 1928年5月27日 第135号)在五三漫画社正式成立之前,孙之俊先生即发表了《无题》。他把山东画成一位被捆绑的大汉,正在遭受日本侵略者的重斧,而其他省却跑掉了,讽刺当时国内的军阀混战,自顾自,不顾国家民族利益的现状。

《五三》 原载《北洋画报》1928年5月30日第192期2版

《大家还不快醒吗?》(原载《世界画报》1928年6月3日 第137期)画中沉睡的人们——没有感到日本人侵略的危机,画者在向他们大声疾呼!画面上飞动着的和已经爆炸的炮弹与沉睡的人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们的民族该猛醒啦!

《国事濒危时代之中央公园门口》(原载《世界画报》1928年6月10日 第138期)辛辣地讽刺了在战争危机的时刻,北平中央公园,即现在的中山公园门口,还有大量的达官贵人们游乐。那些穿着长袍马褂的阔人和时髦的女郎们并没有感到国难当头的危机,依然轻松地享受着。

唤醒沉睡的人们,疾呼依然享乐的人们,孙先生把目睹的社会现象及时地表现,并给以批判。

《今已成他的了》(原载《世界画报》1928年6月10日 第138期)画面上一个日本女人的背影,手牵着一个小孩,小孩的腿上写着“山东”——日本人已视山东成他的了!

报纸资料显示,直至1936年他们还在使用“五三漫画会”(社)这个名义发表作品。1941年北平已经沦陷了四年,但是人们仍然没有忘记五三漫画社,而且还敢于给它以高度的评价:“留心北京漫画界动态的人们或许不会忘掉‘五三漫画会’这个名词吧!那便是孙先生同王石之,王君异、蒋汉澄等几位朋友所组合的,这是华北漫画史最光荣的第一页。”(摘自《现代艺术家——孙之俊》原文发表于1941年2月14、15、16日《实报》)可惜的是,时至今日对于“漫画史上最光荣的第一页”尚未进行过全面认真地整理和研究。

五三漫画会成立大会摄影(自右至左:谌亚逵、钟心如、刘尔炯、王君异、王石之、宗维庚、孙之俊、蒋汉澄)

(二)

孙之俊先生毕业于1930年,此后六年他应聘于在易县的河北省省立第八中学,担任美术和音乐教员。1930年至1936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侵吞着我国疆土,制造事端,烧杀抢掠,民族危难逐年加重。此时的孙之俊先生不断地有漫画作品发表。他是怎样思考、分析和认识这种局势,并用漫画表现出来的呢?

在《漫画浅说》(原载1935年6月3 、10 、17日天津《庸报》)一文中他写道:“讽刺画在现代新闻纸上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因为它能很坦率而深刻的把那舆论界认为不满意之点,具体的描起来,使人看了,得一个清楚深刻的印象。简直说,一幅讽刺画等于一大段社论,这是很明显的事实。那么自然一般人都欢迎简而乐的讽画喽,所以它成了新闻界之骄子。”

当时的社论,论什么?当然首先选择的就应该是揭露和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题,这也就是漫画创作的主题。《国人速醒》(原载《世界画报》1931年10月4日第306期)这是九一八事变之后,在全国人民抗议示威中为易县八中救国团所做的招贴画。魔鬼似的日本侵略者凶残地杀戮东三省的人们,整幅画面充满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恐怖,呼吁国人速醒,齐心抗日!

《一九三三》(原载1932年11月8日《北洋画报》第854期第3版)揭示出日本侵略者的野心,预示着北平的危机:①占领满洲里,②文化腐蚀,③直扑北平……如此简约的漫画确实超过了一大段社论,让普通老百姓都能看懂,都能理解。充分表现了创作者对当时局势的分析和认识,具有前瞻性和警世作用。

《一哭一笑》(原载1932年12月10日《北洋画报》第868期第2版)1932年2月,国联大会以四十二票赞成,一票反对,通过特别委员会所提《国际联盟特别大会关于中日争议报告书》,这幅漫画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由于国联的态度,把中日问题扔进了字纸篓里,日本人哈哈笑了,中国代表哭了。这种及时反映国际国内时政的漫画一针见血。

《新年漫画》(原载1932年12月31日《北洋画报》第877期第3版)辛辣地讽刺了在国难当头的时刻,达官贵人们仍然在及时行乐的丑态,非常生动而深刻,整幅画面上处理的垂直线给人以危机感。《新年漫画》没有欢庆,只有危机!

实效性是漫画的最大的特征,《刚一瞧见个影子》(原载1933年3月6日天津《益世报》第11版)就丢掉决心,放弃朝阳、凌源,迅速逃跑,揭露当地守军将领汤玉麟的丑态!资料记载,热河失陷发生于1933年3月4日凌晨,而孙之俊先生的这件作品发表于3月6日的《益世报》,突显出漫画的投枪匕首的作用。

民族的灾难压抑着每个中国人的心,在生活中处处表现出来。《风筝》(原载1934年4月3日《北洋画报》第1070期第2版)即为其代表。1934年4月初,正是春天放风筝的时节,即使是一种游乐,也没忘忧国。

《鼠年——但愿它平安过去》(原载1935年12月31日《北洋画报》第1342期第2版)是1935年12月31日创作发表的,马上要到来的1936年是民国二十五年,丙子鼠年。从1936年的岸边,这只骨瘦如柴的老鼠心惊肉跳地试着往河里出溜,面对着张着大嘴代表战争的凶恶鲨鱼,它究竟能不能平安地渡过危机四伏的河水而到达1937年呢?这幅漫画不但生动而且耐人琢磨、引人深思。

《环列》(原载天津《益世报》 1936年4月6日 第14版)这张漫画形象而生动地向读者说明了当时的国际形势。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始终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包围和侵略。他们靠着先进的武器——画中坚实的坦克四面包抄开向仍然沉浸在古书之中,手拿毛笔的中国老学究。学究和坦克的形象以及放射形的构图给人一种强烈的危机感。

《抗议》(原载天津《益世报》1936年4月17日 第14版)殖民者的军靴牢牢地踏在自己的国土上,而我们的抗议是那样的无力,推不动啊!

《军械》(原载天津《益世报》1936年4月18日 第14版)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侵占华北的野心日趋嚣张,国民党政府是怎样备战的呢?漫画家的笔锋犀利而幽默!边关的将士手里拿着一架飞机——只不过是一个儿童玩具;大水盆中浮着一艘小船——也是一个儿童玩具。这位将士在干什么呢?守边关!这真是极大的讽刺。两张《分植》都创作于1936年,一幅参展,一幅发表,距今已有七十一年了。内容是提示警告国人切不可以让日本侵略者把我们中华民族这棵五千年的参天古槐砍伐得七零八落。时间的脚步已走到了1936年,此时孙之俊先生做为第一届全国漫画展的评委到了上海,这是他参展作品之一。两张《分植》一为黑白画、一为淡彩画,画面内容稍有不同,但是主题是一样的。

1936年夏,省立八中改为河北省高等农业专科学校,不再设置美术、音乐课。孙之俊先生离开易县,8月初到上海参加全国漫画展时发表了《上海游记》。此后又去包头两次,与段承泽先生合作绘制了《武训先生画传》,1937年1月发表于天津《大公报》。

(未完)

发表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已有 0 位对此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