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宁其人其画
张耀宁简介:
现为:《中国日报》高级编辑、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主编《中国百年新闻史》漫画卷。
张耀宁,五十年代初生在北京,现已退休。
既为50后,自然和绝大多数同时代人一样,童年经历饥饿,青年赶上“文革”,中断学业,然后上山下乡,蹉跎数年,回到京城后进入工厂。幸运的是,八十年代初,即将进入而立之年的他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潮头,进入刚刚创办的中国日报任美术编辑,一干就是30多年。
耀宁生长在知识分子家庭,家中学习氛围浓厚。父亲虽从事外语工作,但喜爱绘画,从小带耀宁参观画展,订阅美术刊物,鼓励孩子的美术爱好,将儿子的稚拙的画作贴满家中墙壁。在家长的鼓励支持下,耀宁三年级考入北京少年宫绘画组,坚持课外学习专业美术课程,打下较正规的美术基础。“文革”中断了耀宁仅初中二年级的学业,将其发配到塞外农村近七个年头。艰苦劳动之余,知青们在油灯下,根据各自特长,继续学习, 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坚信国家不能永远文盲下去,坚信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在这样的氛围下,耀宁重拾荒废数年的绘画,也开始自己的奋斗之路,为乡亲和知青们画肖像,而县城的“农业学大寨”展览、省里的美术展览,都成为耀宁实践提高的机会。
回到京城,进入区属工厂做工人,从钳工干起到设计半导体收音机外形的技术员,一晃就是五年。这期间,除美术和工作需要的机械知识外,耀宁开始业余学习英语,并拿到了电视大学的专科毕业文凭。说起学习外语的动机,竟是因家里外语书籍多,父亲及哥哥都是搞外语专业的,耀宁觉得自己不利用这些优越条件太可惜了。
改革开放,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份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凭借自学及工作实践中掌握的绘画技能和自学的英语以及年轻的优势,耀宁进入了这份筹备中的报纸,做了一名美术编辑,开始了他的漫画创作生涯。
国家走上正轨,面向国际的中央媒体新闻工作,报社老一辈英文新闻工作者的言传身教,开阔的政治视野,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使耀宁有了真正回归的感觉,在其后三十多年的漫画生涯中受益无穷。工作交往中,耀宁从国内著名的漫画前辈身上,学到和提高了漫画的构思水平与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现在这些漫画前辈多已离开,但他们的精神鼓舞并鞭策着耀宁这一代,坚持漫画创作,坚守漫画阵地,为中国漫画事业奉献,为漫画人服务。
总结耀宁的大半生:可以看出从小生长的环境、“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做人高于作艺的操守,这三条是其成长的重要条件。
说了这么多,没提到耀宁的漫画。其实,画如其人,一个人的人品、格调、水平都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特别是其成年定型后。画是什么?是作者文化的体现,是作者的思想通过绘画语言的表达。绘画语言是“术”,表现的是“道”。做人,道为上,术为道服务。
当今时代,我们缺失太多的恰恰是“道”。耀宁已经认识到这点并打算用余生继续之。
希望通过此文和寥寥几幅作品,能给读者耀宁其人其画的粗浅印象。
沉没
如今真的没水喝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