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净心方正 静中求索——启骧先生其人其书

作者:陈建明    2014-02-19 12:27:01    来源 : 艺术杂志

1922年8月13日,梁启超先生在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演讲时,讲到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时,他强调“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重要者”这样一个观点,他在回答“人类生活于什么?”的提问时,一点也不迟疑地回答:“生活于趣味!”,并概括趣味有三:“第一,对境之赏会与复现;第二,心态之抽出与印契;第三,他界之冥构与蓦进”。

是曾相见、心有灵犀的是,在九十一年后的今天,中国北京的启骧先生对于梁启超先生的观点在欣赏、赞同,并为之践行一生。他认为,梁启超先生关于人类对于美学的精神需求多的重要性的山水依旧,但人类对山水认知的美,却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精神上的审美需求、审美情趣、审美视野同样也是中国文化、精神文明的进步现象。启骧先生提出的并竭力践行的书法审美的普及与提高,不得不说是为当下社会的审美意识做出了守正创新、功不可没的贡献。如果从百姓民意的视野来看,或许知道高官首富的群体,远不比知道文人墨客的群体大,因为他们身心受其书香翰墨的浸润,受其文化思想熏陶的影响,这也使得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越发作用于政治与经济与外交等领域的重要性。在现代,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有良知的人,怎样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来传承优秀的国宝书法?国粹京剧呢?启骧先生感到,自己没有很大的力量来改变一些不良意识,只力求自己做到,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作品出作品,为了国家和民生的利益,在所不辞。

 

“对境之赏会与复现” ——净心方正

 

  慕名而访,笔者于2013年9月23日在北京饭店“爱新觉罗启骧 李味辛伉俪书画展”现场拜霭、采访了启骧先生。

  他,身穿枣红色的外套,敞开着,露出黑色丝绸暗花的衬衣,黑色的西裤。以他身高一米八的健朗身体状态,手上的拐杖,并不需履行辅助行走的职能,倒像是风度修饰的符号。年近八旬的启骧先生,精神饱满,透过眼镜照来的透澈眼神,依然有不凡与亲和交织的柔光。

  他抬起手腕看了看表,风趣地说“刚好两点半,我没有迟到”。在这样轻松的开场白下,笔者有幸聆听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贤饱经历史风雨的故事,深为“净心方正,静中求索”的启骧先生之人生观、艺术观所感动。

中国明代文人袁宏道“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之说,或许启骧先生就是袁宏道所心悦的那“趣味丛生”的达人。他 之勤奋、他之认真、他持之以恒地贡献了自己的“趣”,并代表他的家族,将美将爱布施给了世界。

正如阎崇年先生所言:“他身上有着爱新觉罗皇家的血胤,自幼受过皇家文化的熏陶,常蒙堂兄启功先生的指点,又有多年蕴涵传统文化的滋养。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等诸帝以及许多皇子,字多写得不错。爱新觉罗宗室孕育出许多书画名家。启骧先生祖父毓逖擅长书画,并收藏历代名家书画颇多,幼受熏陶,学有本原。这是形成启骧先生书法艺术风格的历史文化因素。”

2013年9月23日,陈建明(右二)与童玲(左一)、董玲(右一)一起在北京饭店“爱新觉罗启骧 李味辛伉俪书画展”现场,聆听启骧先生对书法的诠释

1935年农历的二月二,中国俗称龙抬头的日子,初春的阳光仍有料峭寒意。在北京地安门内的恭俭胡同与北海后墙相邻的一座四合院里,一位有着清皇室血脉的男孩诞生了。爱新觉罗启骧,字腾伯,满族,清 雍正第九代孙。他的一生经历了从民国走向新中国的风雨兼程,连年的战争、动荡,使他一一品尝了皇亲与庶民的酸甜苦辣。很庆幸的是,祖父毓逖对他这个长子长孙的疼爱,自小就带他出入京城书画艺术名流之家,耳濡目染了齐白石、溥心畲、启功等人怎样临池挥毫的佳境,在他心灵的一张白纸上,最早画上的艺术烙印,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精华,这是他人生的最幸。涉世之初,心如白纸,审美起点就在高峰之上,这对他日后人生价值观、审美观、书法观奠定了正大光明的理论基础,这是现代人不可奢望的。他在回忆起那些珍贵的时光,不胜感慨地时说:“亲眼看见这些书画家写字作画,让我受益匪浅。看到他们怎样握笔、怎样运笔,感觉到他们写字的节奏和神韵,就跟照着他们的书画集学习写字就完全不同了。看多了就慢慢地有了自己的鉴赏力和风格,现在能看到这些传统的东西就很难了。”

爱新觉罗启骧,虽然他的名字在日后的中国历史没有功成名就显赫的一页,虽然只冠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等平凡的头衔, 但之他书法成就、他之书法的地位、他之书法教学等丰富并提高了人们对书法艺术美学的鉴赏力,及对中国和海外的书法交流影响力、感染力,都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启骧先生之一生,热爱书法,并身体力行坚持写好、写美书法,尤为可贵的是他将书法“净心方正,静中求索”美的正义力量传播给中国和海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和交流,不遗余力。从这一维度来看,爱新觉罗启骧在中国书法历史的星空,无疑是一颗晶莹耀眼的星斗。

欣赏启骧先生的书法,可以链接西方美学家弗洛伊德所说的“美的享受具有一种感情的、特殊的、温和的陶醉性质”。 启骧先生书法之魅力,江河不阻,国界无疆。从启骧先生近些年在国内外的艺术足迹来看,一路上鲜花盛开是墨香,书里画外总传情:

1989年,爱新觉罗家族40多位书画家为亚运会捐献作品,启骧先生作为家族代表访问日本,为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的道路上流传佳话;

1991年,启骧先生书写的《奥林匹克宪法基本原则》精致册页被作为国礼由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赠送给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并被奥委会博物馆永久收藏;

1998年4月,出版了《启骧书艺集》,同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启骧个人书法展;

2006年8月,出版了《启骧味辛书艺集》;

   2007年9月,出版了《爱新觉罗启骧书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同年,由中央教育电视台摄制并播出了《启骧讲书法》,并于2008年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启骧讲书法》影像资料;

2008年初,启骧先生以七年心血书写的5500多字的小楷《金刚经》印制的册集部分拍卖的钱款捐给了慈善机构;

2013年,出版(以正楷、行书、草书分别抄写)的《启骧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启骧先生的书法作品已被社会关注和青睐,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奥委会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钓鱼台国宾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单位及国内外朋友广为珍藏。他擅长用深蓝磁青纸为底、金粉书写的《滕王阁序》、《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等大幅作品,四周以明黄色的龙凤暗花的稠绫镶裱,其庄严瑞气的皇家风范,可谓是正本溯源,翰墨流芳。他以王维的四首诗书写的四条屏,每屏60厘米宽、两米高,其古朴典雅的笔墨气韵,可谓琴心清音,文如其人,可谓上品中的精品。

 

 

“心态之抽出与印契”——静中求索

 

启骧先生高级工程师的经历,使他的书法非常理性而规范,哲学与科学的思想武装与传统文化、皇室文化的传承,造就了他书法清畅雅丽端庄、规矩方圆精微的雅俗共赏,独树一帜。

书如其人。他的一生,就如同自己题赠他人的墨宝“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一样,其人格的魅力,其翰墨的芬芳,都让人景仰。正如 阎崇年先生所说的:“启骧先生是学土木工程建设的,大学毕业后长期在艰苦地方做建筑工作,是高级建筑师。科技专业、苦难生活影响了他的性格,说话、做事、为人都是一板一眼的。这是形成启骧先生书法艺术风格的社会文化因素。”

1955年,启骧毕业于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中专),在北京市建筑公司任技术员、年近20岁的他,代表北京工人队参加全国建筑篮球队比赛,取得比赛奖项的;在此同时,还参加夜大学继续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每年的工作都评先进;

1966年当兵,随基建工程部队到甘肃嘉峪关施工,每年都立功,得到嘉奖;之后,因文革的派性斗争他受到了不公正的批斗,他原本矫健壮实的身体,每天批斗八小时的头贴近大腿的低头认罪,折磨得落下了腰腿病的后遗症。他虽然因经受了精神和身体的摧残,但无怨无悔,因为他当时不是为了个人利益出风头,而是为了北京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的6000名职工和20000余家属争取了正义、公平的待遇奉献出自己的良知。之后,在1973年中央落实政策,北京二建职工全部调回了北京,他随部队也回到了北京。

启骧先生的座右铭是“净心方正,静中求索,镜整衣冠,境界雅俗”。这是他为人、为文的座右铭。

一个人有了信仰是幸福与痛苦交加的。诗人歌德说过‘谁拥有了艺术,谁就拥有了宗教’。所以,不管是书法艺术还是绘画或其他艺术,一旦你真正走进它的“迷魂阵地”,你就进入了顶礼膜拜的殿堂,你为之一生被愉悦或痛苦地囚禁一生。

他在八十年代在基建工程部队任高级工程师的时期,每年的工作都评上先进,是个干一行就爱一行,就精一行,热爱生活,虔诚工作。直到四十五岁回北京工作了,看到了堂兄启功先生的书法,为之心动,产生了要正式写好书法的念头。他与启功兄虽然是堂兄弟,由于诸多原因,总是聚少离多。但在分别了20年后的1980年,他们竟然在北京的公共汽车站邂逅。之后启骧便不久地上启功先生家拜访。看到身为中国当今知名的文化名人、专家、书法家的堂兄居住在简陋的平房,两间房一共也只20来平米,家里出了简易的家具全部堆满了书籍。启骧对堂兄肃然起敬的同时,见满室生辉的墨宝,动了跟堂兄学习书法的念头。自此,启骧系统、规范地练习书法由喜欢到入迷,一直坚持了三十多年了。

清末明初的“文化怪杰”、曾经在民国初年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的辜鸿铭说:“中国的毛笔或许可以被视为中国人精神的象征。用毛笔书写绘画非常困难,好像也难以精确,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得心应手。创造出美妙优雅的书画来,而用西方坚硬的钢笔是无法获得这种效果的。” 

启骧先生总结书法的秘籍“六字经”是笔划、结构、章法,也就是手、脑、笔的一致性。力求每个字都好看。妙,就是在美的前提下,跟别人的不一样。书法是中国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国宝,历史上的书法星空灿烂,古代的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苏轼,米芾,董其昌,,,,,, 各有千秋的书法,令他心仪,敬仰。现代人要有热爱中国,热爱书法的赤子之心,书法要走传统的路。他是一个字一个字的练,练好了单个的字,再联篇地练,尽可能完美。其中的每个字都是在抄写了若干遍以后才书写成文的,如果有一个字不满意或者遗漏,都要重新抄写一遍的启骧先生说他练笔画的一横一竖等就练了10年,堆积练字的废报纸的高度与他比肩齐高。这与毕卡索的成名是画了数万张素描以后才脱颖而出的异曲同工,这与苏轼“口必至于忘声而后能言,手必至于忘笔而后能书”临池百遍、灵光乍现的一声吟叹产生了共鸣。

1997年年底,启骧带着一幅小楷《洛神赋》去请教启功先生。这幅每个字只有一厘米见方、911个字的作品,得到了启功先生的赞誉,当时85岁高龄的启功先生,拿着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看,对个别字的笔画写法提出修正意见,并对他说:“无论出书办展,都不能玩票。过去唱戏,多大的角,唱得不好,观众都会喝倒彩。你作为书法家,一点一画都要认真负责。”听了师兄的话,启骧回家后,就又重新抄写了一遍。这副作品在1998年4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让书法界认同是,一气呵成,字字工整,行行珠玑。甚至有人任意选其中的一些字放大尺寸,也发现不了有败笔之处。当时在中国美术馆的开幕式有数千人的书法展,在美术馆工作的人员叹为观止,“我们在这里工作几十年了,这样盛况的书法展览,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的。”

时隔15年以后,在2013年北京饭店《爱新觉罗启骧 李味辛伉俪书画展》 上,其观众与书界同仁对他书法之炉火纯青之境界为之敬崇,每一幅作品都是上乘,书法之美淋漓尽致地跃然纸上。他所书写的楷书  柳永 《望海潮》 ,从结构来看,字里行间,横竖的轴线中正,不偏不倚,每一个字的笔划端庄宁静,有宫廷浩然之气,有晋唐人会心达意之语。

他书写的苏轼《水调歌头》,行云流水, 清秀刚劲,空灵绝尘,有与东坡先生对酒而歌“齐眉举案”遥望和默契,

 启骧先生很欣赏梁启超在1926年12月的《清华周刊》上的《书法在美术上的价值》一文中指出的书法四美,即“线的美”、“光的美”、“力的美”、“个性的表现”。而这“四美”,在启骧先生的作品里,字字珠玑,熠熠灵动。

他的笔下来风,“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细柔的毫端锋芒,如有如无的一线游丝,绽放魂灵深处的刚性的化为绕指柔的歌,飘逸飞动,委婉多姿。海水的波纹篆刻在礁石上,“宝剑锋从磨砺出”中草书“锋”连线“从”的线条,   “砺”字的线条,“边”“透”“道”“还”“志”“ 新”“酒”等等,还有几个非常象形寿带鸟的字是草书“行”“兮”“何”“弓”等等,在书法集80页81页等作品中,更是仿佛看到了一尘不染的天空有字字雁阵,有妙曼腾舞的寿带鸟的尾翼划亮宇空,,,,

2013年9月29日晚,笔者偶尔看到电视上有关湖北京山县鱼梁洲寿带鸟的报道。这种稀少的鸟类,尾巴有整个身体三倍的长度,在空中飞行时尾翼的流线非常逸美,细细的线条稍成圆润曲线,用笔墨和语言难以述说的柔美纤细、刚劲舒张的美妙,让笔者瞬间想到了启骧先生书法线条的光芒,字体每一个都是佳丽可心,“端庄杂流丽,则健含婀娜”。

启骧先生整整写了四个月的草书作品 李白《将进酒》, 应是他草书的精品。游丝,中锋、侧锋、 棉里藏针, 达芬奇曾经说过“最早的画是一条线”,线条、笔划是书法、绘画语言的基础符号。翰墨淋漓处,真有宋人吴文英辞阙《过秦楼》“又江空月堕,凌波尘起,彩鸳秋舞”的荷塘月色的空灵毓秀。 其章篇旨显作者内心孤怀抗俗与古人灵犀相通的情怀,其抒发人生四季雨雪秋花御风而来的忆旧,其杂花生树的斑斓墨迹,其线条流彩的天籁之音,竟让语言无语。

欧阳修《醉翁亭记》,当属启骧先生行草书的上乘之作,篇幅之大,文字之多,每一个字都经得其咀嚼,无人能望其项背。

康熙《喜雨》,“暮雨霏微过凤城,飘飘洒洒重还轻。暗添芳草池塘色,远慰深宫稼穑情”有作者对往事的留恋,心潮在笔墨中起伏,恰小提琴的轻音飞跃历史的宫墙。。。。。。

启骧先生说“我自己的力量很微薄,只想为人民做点拨乱反正的小事情,弘扬国粹京剧、弘扬传统美学,让大家知晓书法艺术何为美的知识,如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心正则笔正”所言,认识有多高,书艺有多高,书法的品味与作者的素养一样。

苏轼在《王晋卿作(烟江叠嶂图)仆赋诗十四韵》中有“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之丽句,跨时空邂逅了启骧先生的人生。从皇室、书室、工作室的曲线旅途,他都一直“向往高尚、向往尊贵、向往正派的人生”, 不偏不倚,傲气豪气浩气清气于一身。

2011年,在韩国书法界交流展览,《金刚经》被大家爱不释手,一位韩国汉学家称“这才是中国书法的上品啊!”。 在日本书法展,同桌就餐的早稻田大学书法教授(日本书协负责人)对《金刚经》赞不绝口,并盛情拜请:“能不能留在日本珍藏呢?” 2000年以来,《金刚经》一直是近人们奉行宗教、热衷抄写的经典,启骧先生选择的是老祖宗康熙皇帝的抄本。这样珍贵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珍宝,他自然想到是在自己的国家珍藏。

他自幼养成的性格是只要是愿意做的、喜欢做的事情,就一定去做好,一定要做好。他年幼时得祖父爱新觉罗。毓逖书墨真传,受到熏陶,练练字,最崇拜的是王羲之,临摹的有柳公权、“二王”  、智永、欧阳询、赵孟()等名家碑帖。

书法正义的法则是,真实、可信、忠诚。而体现在书法中的正义的法则是“中庸”,有规矩方圆的规律与心灵驿动的曲线二者的和谐统一。他很像教小学一般,按照他书法集的作品,看图说话,讲解他是怎样按“法”而“书”的:

启骧先生形象生动地诠释书法与字的概念:“要区分字与书法的两个概念,开汽车,一般人一学就会,会踩油门、挂档,这只是字,会交通法就可以上路驰骋了,懂得法规不出问题,这就是‘字’和‘书法’不同的概念。书法最关键的是,怎样才能把字写美,其中一定要遵循美的法则和规律。书法中的笔画一竖,写直了而且美,这俨如在钢轨上开汽车,是非常讲究基本功,所以书法要严格的讲究笔划、结构、章法的”。

启骧先生讲解书法与小提琴的关系很生动。他在书法实践中总结出音乐的“1、2、3、4、5”等七个音符,与点、横、撇、捺、竖、钩、拐,这简直如“七仙女”一般的都有各有千秋之美,英国的耶胡迪。 梅纽因的小提琴拉得太美妙了,,,颤音,轻音,滑音,犹如游丝飞絮的擦边球,天然自成险趣的藕断丝连,发丝蛛迹,小提琴七个基本音好听了,小提琴曲才好听,书法的七种笔画写好了,每个字才能写美了。这与书法笔锋的风起云涌、飞白流线是多么近乎血脉相承。

说到当代著名小提琴大师、音乐世界的大使梅纽因,启骧先生很欣赏这位把全部生命献给了音乐,极为难得的人,十分高尚的人。英国首相布莱尔在梅纽因的唁电里说“他永不疲倦地让人们享受他对音乐的爱”,梅纽因曾三次来中国演出、讲学,他的琴盒里常驻了50年之久的老友是一本德国版的《老子》。而启骧先生比梅纽因丰富的是,他除了有爱不释手的毛笔以外,还有京剧、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爱好伴随他左右。

1929年梅纽因在德国首次担任音乐会指挥,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走到后台激动拥抱他说:“现在我知道天堂里有上帝了!”

 他认为:“书法是传承了上千年的艺术,无论是书法的法则还是鉴赏,现在都受到传统和创新怎样结合完美的困扰,有些人不重视基本功,写不出一手漂亮的楷书,就直接写草书,写狂草,认为写得很另类、谁都不认识,便越高明。要写好书法,除了有个人的天赋和勤奋之外,还需要有一位好老师,有一个好环境。好环境不仅仅是个人学习的小环境,更重要的是坚持守正创新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的文化背景相适宜的大环境。传统和创新不应该是矛盾的。传统往往是在变革的同时被传播继承美的好的,而创新必须在美的好的前提下再提高的过程。”

章法,一幅作品,就是一首交响乐,每一个小的音节就是一个字的间架结构,不能随便高一点、长一点、低一点、短一点、差一点都不好听,每个字也同样。

练书法,正如启功先生说的“要刻苦、踏实、一丝不苟”,千万不要想着去当官,去挣钱,这样写不出“书法”的。

“静中求索”,启骧先生为之坚持了半个多世纪。追求美是人的天性,每个人天生的禀赋亦有高低。书法的美是,视觉上一种抽象的美,音乐的美是听觉的一种美。因此具有这样的欣赏力的人,即使是不懂汉字的外国人,也能够被好的书法所感染甚至震撼,艺术是没有国界的。除了个人的禀赋以外,美学修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人受到美的熏陶的环境以及好的引导,亦不是可以速成的。 

启骧先生的性格是,只要决定了要做每一件事情,就会去研究怎样才能干好,一定要知道去怎样干好一件事情。而他讲解书法,同样像一个好厨师,一个美食家,知道怎样做菜才好吃,知道怎样能当好厨师的道理,才能当好老师。不懂得欣赏书法的老师,同样教不出好的学生。他引用(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的一段话,“一棵垂柳之所以看上去是悲哀的,并不是因 为它看上去像一个悲哀的人,而是因为垂柳枝条的形状、方向和柔软性本身就传递了一种被动下垂的表现性。”这,就是一百个人读《红楼梦》,有一百个“林妹妹”的不同审美。对书法的审美也一样。他在详细的讲解、辨识书法的结构时说“学书在法,其妙在人,有法无法,无法有法”。并在笔者简易的采访本上,用圆珠笔一笔一划地写下了“家、女、方、王、寿、琴”等字,以长辈对晚辈那样亲和的语气、以有人随和聊天的方式在纸上一笔一划的讲解他书写理念——

“你看啊,这样的写法是字,书法的字就不同,这样的结构是美的,笔划是美的,是方正的。在一幅字中的章法,就像作曲家,作一首优美的乐曲。每一个字相同的笔划,不能雷同,每一个篇章里相同的字,不能雷同。书法讲究平衡里的对称,严谨中有潇洒,潇洒中有严谨,有黄金切割律的美,这样写出来的字就好看,有韵味的美的是书法,写得让人认识的是字,不认识的不是字,包括草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横一竖,练了十年,废报纸练了都快一人高了。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刻体会,启骧先生无论是以工程师的、以书法家、以京剧票友、还是以运动员等身份,都是体察得入木三分的。启骧先生无论是书法的巨幅篇章还是蝇头小楷,字里行间,一笔一划,心聚神凝于 “行人稍度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的笔锋毫尖之上,五十年的精气神却积聚在挥毫一瞬的山水之间啊!当然,在写得过程中有乐趣,因为,一直在找写好字的方法,悟道了写好字的乐趣,其中有许多旁观的辐射的思维会集合到笔墨之中。比如,小提琴,弓法,怎样拉弓发音才能流畅,怎样的指法,音色才能颤动自己的和他人的心灵, 喜欢体育运动、京剧,和小提琴的他,还以乒乓球的抛物线、,旋转球、擦边球等动感符号串讲书法。比如,哲学的,文学的,音乐的,体育的,那些京剧的铿锵昂扬之后的逶迤一声长叹,宛如横如栋粱折如琴弓弯如乒乓球抛物一瞬的弧线,体悟出隔行不隔道理的真谛。

 

 “他界之冥构与蓦进”——与时俱进的爱

 

 2013年3月22日,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有一段话,让世界与中国人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重新关注:“中国是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充满发展活力的东方大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就有40多处。中华书画、京剧、中医等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雄伟壮丽的三山五岳、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独一无二的兵马俑、享誉世界的少林寺、阳光明媚的热带海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异彩纷呈。”如果,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以中华文化为傲并真诚捍卫,扬长避短,中国在国际文化舞台上的地位就会越加昭显魅力。年近八旬的启骧先生,可谓是这样一位不负中华的优秀儿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他深深体会到,作为世界非物质遗产的中国书法,之所以有这样享有国际声誉,是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积淀而成。他愿意人们理解这样一个美学理念,美学修养是一个人对认识和鉴赏力。他以诗自勉:“淡泊明志惟德品,雅俗共赏是人生”。

启骧先生年过古稀,他自己说是“杞人忧天”,老挂记着中国书法的后继有人、传承正风的问题。最近,他给国家主席习近平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他对中国书法传承的三点意见:一是建议在农历的三月三日设为“中国书法节”,纪念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倡导中国书法的正气;二是建议在大学里设书法系,以培养书法人才;三是建议给中学生写得好的钢笔字、毛笔字加分,以示中国文字之美。

启骧先生这样仍然孜孜不倦地为中国传统书法和道德传承竭尽全力,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和支持。他近期出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书法集,一方面让青少年受到启蒙教育,另一方面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之美。这两者都蕴涵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很热爱书法之美,给予我人生追求的唯美目标,不是为了名和利”。 

对生活充满爱意和真情的启骧先生,喜爱京剧、喜爱乒乓球等体育活动,意犹未尽。他的好友杨学沛说:“锲而不舍,追求完美,是先生的座右铭。不仅上课不收费,而且给京剧票房瑞府戏苑每月捐款,让更多地平民能有欣赏和学习京剧的这样一小块乐土”。

充满朝气的启骧先生时而与童玲等世界乒乓球冠军切磋球艺,还经常与京剧票友们参加北京湖广会馆票房皇城根京剧社、瑞府戏苑等剧社演唱京剧,他清唱的《探阴山》、《姚期》、《赤桑镇》等选段,声情并茂,气韵昂扬,不失业余中的专业水准。他出版的《启骧京剧唱腔选》遴选了《盗御马》、《姚期》《刺王僚》《赤桑镇》等9个剧目片段,还与他姐姐启元共同录制的《启骧 启元京剧唱腔选》。

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执行副所长、普陀山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圣凯法师演讲时有“人生在世,如果立功、立德、立言,他的生命的长度就会延伸” ,“幸福是等于快乐加意义” 的这两个理念,以这两个理念来诠释启骧先生的人生,那启骧先生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生命是延伸的、有弹性的、美的辽阔舒展。一身正气的启骧先生,一生信仰美、追求美。他认为,人生与书法一样,应以中庸致远,修身养性。当他看到不正之风,看到有碍风雅之事,便会不由自主地挺身而出去制止。

有一次,他与夫人在公园湖边散步,见一小孩往湖里扔纸屑和垃圾,就和颜悦色地对小孩说,“你看,这湖水很美丽啊,你往湖里扔了垃圾,湖水就不会这样美丽了,就扔到附近垃圾桶吧”。这时小孩的家长和爷爷四个长辈都过来怒斥启骧先生,说:“你们两个老东西,我们的小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们管得着吗?吃多了,多管闲事!” 面对无非礼的人,他只是拱手一笑,并给对方作揖,并说:“你们不听,就当我没说!”  

 还有一次在晋阳饭庄吃饭,排队拿号,一个中年男子带着小孩也等号吃饭,因为叫他的号他们不在,没听见,过来后大发雷霆,破口大骂服务员很长时间。启骧先生也坐在那等号,就说,“我刚才也听到叫号了,你没来,你好好的和服务员将,一会你先进去吃饭就好了嘛,别发火。” 启骧先生话还没落音,那三个人怒气冲冲地冲到启骧先生跟前大吼:“你这个老东西管得着吗?我想骂就骂,想发火就发火,你管得着吗?”  启骧先生,还是拱手一笑,并作揖说:“呵,我只是证明服务员确实叫你号了,你不听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就当我没说!”  这样德高望重的长者,处于好心善意而受到不礼貌的呵斥,但他依然是心静如水,一笑而过,就这一点,一般人是难以修为至此的。

仁者寿。启骧先生寓居北京海淀区世纪城“柳荫轩”的门前有横联“天天快乐”,而他天天的言行举止又都是“清静益众积福”有意义的快乐,与时俱进的爱。这样一位对人生、对社会、对艺术怀有大爱之心的儒者,必福寿绵延,亦世界的福报。

陈建明  《艺术》杂志副总编 

发表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已有 0 位对此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