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继往开来一名师——拜访著名画家孙其峰先生

作者:姜颖菡    2013-12-30 12:10:13    来源 : 艺术杂志

2013年10月17日下午,秋高气爽,风和日丽,笔者以《艺术》杂志记者的名义和摄影师薛冬专程从北京前往天津,拜访当代著名写意山水花鸟画家,已94岁高龄的孙其峰先生,孙其峰先生兼擅书法、篆刻,并且从事美术教育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桃李满天下。此次成行机缘巧合,我们通过一次艺术交流活动认识了孙其峰先生的弟子雒三桂先生,向他表达了我们杂志社对孙老的敬意和采访意向,孙老欣然同意接受我们的采访。走进家里,孙老正在吃午饭,几个简单的家常菜,很合老人的口味,且能小酌几杯,胃口很好。他的儿子孙季康先生和多名弟子围在身边,很是幸福。交谈中,孙老神采奕奕,精神矍铄,和蔼可亲,对《艺术》杂志的编辑发行工作给予很高评价,说《艺术》杂志办得好,有品位,有档次,有很高的学术水准。

孙其峰先生1920年3月10日出生于山东招远,1944年入北平国立艺专,师从徐悲鸿、汪慎生、王友石、秦仲文、溥松窓心习花鸟、山水,从黄宾虹、罗复戡、寿石工、金禹民学书法、篆刻。1952年入天津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 现为天津美术学院)担任行政工作,同时致力于中国画的教学,并一直坚持艺术创作。孙其峰先生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绘画系与工艺系主任、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职,现为天津美术学院终身教授、西泠印社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等。孙其峰先生是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的奠基人,他和他组建的教师群体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国画家,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先生坚持以传统为主、兼顾现代写生与创作的教学路线,拒绝一味守旧,也反对激进主义。他在谈艺录中曾说:“有人主张废弃传统,这十分好笑。人打生下来就处在传统的包围圈里,不是你想废弃就能废弃的事,你只能在传统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我管传统叫做过河之‘桥’,登岸之‘舟’。躺在传统上停步不前的是保守派;不要传统而另起炉灶的是虚无主义;让外国的东西来替代或消灭民族传统的是投降行为。”

孙其峰先生为《艺术》杂志题字

孙其峰先生的一生教书育人,重视理论研究,运用辩证法进行中国画教学。他强调写生,认为只有通过写生才能掌握花鸟的生长规律和结构特征,才能进行艺术提炼和创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树声先生曾评价孙其峰先生授课是“不但要教学生以‘法’,还要晓学生以理。‘法’是‘当然’,理是‘所以然’,十个‘当然’甚至百个‘当然’不如一个‘所以然’,只有掌握了‘所以然’才能避免‘盲目状态’。”孙其峰先生正是以这样的“理”著书无数,如《孙其峰画辑》《孙其峰画集》《花鸟画谱》《孔雀画谱》《中国画技法》《花鸟画构图手稿》等,对于花鸟画的普及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孙其峰先生的花鸟画线条表现力极强,寥寥数笔,物体的形体、结构、势态、质感跃然纸上,整体画面朴素自然,耐人寻味,情感丰富,悠然自得。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郎绍君先生曾著述:“其峰先生画花鸟,求真求美。求‘真’指他重视写生和造型,努力从写生中获取创造形象的源泉与能力。……求‘美’指他选择以秀丽、活泼为特色的小写意(半工写),而非以‘重、拙、大’为宗的大写意,在风格上追求优美而非崇高。他以平常心看自然和人生,不孤高、不冷僻、不狂怪、不奇异,平淡清新,雅俗共赏。”他的代表作《春江水暖》《俏不争春》《秋江》《好鸟鸣春》《雪鹰图》《雪垂银梢》《蜀江泊舟》等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报刊上发表。

孙其峰先生近期速写

他的书法以行入隶,字形横展、波势飞动,古朴敦厚、独具一格。他所刻的肖形印,造型生动,渗透着他深厚的绘画学养。他曾说:“或有作书者,融汇众妙,有二王, 有孙过庭,乃至欧、柳、颜、赵、苏、黄、米、蔡,但就是没有自己,在这里不能‘ 忘我’,要‘有我’。”他在学习前人传统的基础上,始终没有忘记创造自己的风貌。

孙老一生执著追求艺术,年过九十,虽在医院疗养,也未废临池,每天坚持画素描速写,几年下来已经攒了二三十本,一张张准确捕捉了动物的表情、形态、动作,惟妙惟肖,功底深厚,真可谓宝刀未老。孙老还常给弟子们讲课,要求他们“要不断提出新要求,思想状态总要像新学的时候一样细心,要动脑子。谁要是在达到一定熟练度以后,对自己不再提出新要求,老是在原来熟练度的基础上一个劲往‘前进’,就‘熟能生熟’了。”先生忠于艺术教育事业,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他的弟子如马新林、王玉山、陈永锵、方楚雄、雒三桂等等都是很著名的画家。雒三桂先生告诉笔者:“先生曾总结自己对学生的态度有三点值得欣慰:一是倾囊相授,惟恐学生学得不深不透,惟恐自己知道的没有传给学生,所以总是兢兢业业地备课、辅导;二是不主张学生长期学自己的画法,不让学生老是跟在自己后面走,而提倡学生择善而取,择优而学,开阔眼界,自取所需;第三,先生向来不怕学生超过自己,希望看到青出于蓝的好学生。为了学生的成就,先生甘愿当学生的上马石。”

谈话进行到最后,孙老颇为感慨,叹惜他年轻时环境不好,浪费了很多时间,希望我们后辈珍惜现在的好时光,把握机遇。言谈中,孙老很激动,似乎还有很多未完成的事在等着他,还想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这种对艺术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这种精神也是对我们后辈的鼓舞和鞭策。在此我们祝愿孙老身康体健,艺术常青!

 

姜颖菡 《艺术》杂志助理副总编

发表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已有 0 位对此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