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家庭·事业——知性、和善、通达的母亲

作者:袁加    2013-08-09 12:32:20    来源 : 《艺术》杂志

1970年钱月华与儿子袁加在湖北干校

    时光如梭,当我还忙于艺术创作和家庭生活之际,父母均已猛然步入耄耋之年。今年上半年为父亲编辑了两本大型画册,下半年再为母亲编这本《钱月华作品》,也算是为他们八十华诞准备的一份寿礼吧!

  在八十年的人生之旅中,父母相濡以沫近六十载,我难以体味这其中的幸福、快乐、辛苦和智慧,但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讲,他们的人生当是最灿烂和有价值的行走。六十三年前,父亲从一个小城镇考入国立艺专就读,与来自大上海的“美眉”相识于西子湖畔,幸运之神特别眷顾了这一对青年。毕业后,他们结婚、生子。看似一帆风顺的生活伴随着美妙的艺术一直行进到1957年,灿烂的生活似乎刚刚开始,却因为政治运动的风云变幻而变得骤然紧张起来。好在父亲虽胆小、敏感但充满智慧,母亲尽管秉性爽朗、耿直,但运气尚佳也就躲过了许多本以为躲不过去的噩运、悲剧。特别是在“文革”中,在政治运动的大潮中他们若惊弓之鸟,好似养成了不再敢乱说、乱动、乱想的习惯。他们被迫写检查、下乡劳动,还被抄家等。如那个年代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他们度过了最困难、最恐怖、最难忘,也最特殊的光阴。

  在我小时的记忆中,父亲在家除了画画便是在写教案、笔记或文章。家里实在狭小,白天画画的案子,就是晚上的床。特别清晰的一次记忆在我五六岁时,我从邻居家回来,一进门看到面色难看的父亲。家中的所有家什被散了一地,家被抄了。而母亲却在和一群年轻人争执,她大喊着:“这个是我的,不是袁运甫的!你们不能拿走!”我第一次看到母亲这样发狠讲话的样子。当别人无理地侵犯到她的家庭时,本能的保护意识从她娇小的身体内瞬间爆发出来。“文革”中,像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我曾在七岁那年到母亲的干校探亲,这彻底改变了我对母亲的印象。体重不足百斤的她,可以挑起几十斤重的石灰石,奔行在石灰矿场的羊肠小道间。今天的我们可能无法想象,那时的知识分子是如何改变自我,笑傲人生的。也许人生的灿烂之处也正在于此!正是在这些境遇中,父亲和母亲仍以乐观、豁达的情绪面对生活。本书中所选用的许多画,正是母亲创作于这一狂乱的历史时期。这也引出我们进一步的思考,那就是艺术和生活的真实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当人类面对现实生活的苦难之际,艺术和力图逃离苦难现实的理想、幻想,总是以它最顽强和勇敢的姿态,进入我们的生活,并和这生活的苦难形成有力的反差。父母除去自身的奋斗、努力,和保卫家庭的幸福之外,还有一个让他们形成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现实的避风港,这就是在他们的身旁,有一大批独具智慧与自由精神的艺术家师友的鼓励、赞许和支持。因为这些同道的友谊,使父母经常得以忘却痛苦,沉醉在艺术的象牙塔中。这些前辈,像张光宇、卫天霖、庞薰琹、雷圭元、江丰、张仃、彦涵、叶浅予、祝大年、吴冠中,以及因事业关系而有交情的李可染、黄永玉等。与这一大批精英艺术家的直接交往,使父母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一代人的自由思想和反时代流行精神的风范,更坚定了父母在逆境中追求最大艺术自由空间的夙愿。在险境中的坚守,我想这也是他们为我们留下的最为宝贵的人生经验。

  如前所述,母亲出生于一个相对富足的城市小工厂主家庭。母亲在年轻时即被同学们称为“大美女”(钱绍武先生语)。来自大上海与身为大家闺秀的骄傲,铸成母亲随性、直率、执着的性格。在绘画上,他信任父亲对艺术的判断,但天然的细腻、灵秀的格调,却从她文质彬彬的水墨画间自然地流淌出来。从《富春江上的渔家》到《绍兴三味书屋》,从青岛写生《青岛红楼》到近年的“花卉”系列,这些兼工带写的文静画风,无一不彰显着她历经风雨后的从容与淡定。母亲在艺术上的努力与成果,还体现在她的艺术设计领域。大学毕业后,她直接进入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室工作,成为一名书籍装帧设计家。如果以每年设计三十本书的数量计算,除去“文革”期间浪费的时间,出自她手下的书籍艺术设计应该在千册左右。那时的设计工作,无电脑之类的工具相辅,全凭毛笔、鸭嘴笔、直尺等简单的工具,手绘于图画纸上,包括书名美术字的创作在内。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她常常为设计中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坚持己见,一丝不苟。从设计到制作工艺的掌握,她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最后这些日积月累的劳作,为她带来无数的成功和美誉。改革开放后,她的努力与智慧,渐为业界所肯定。她多次荣获全国书籍装帧设计一、二、三等奖,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评为“文革”后首批书装领域的编审等。面对这些荣誉与褒奖,母亲并未沉醉其中,在她事业的高峰到来之际,她却选择了急流勇退,回归家庭。退休后,她比以前更加忙碌。在家中,父亲闷头创作,家中诸事一概不问,而母亲更似一个全能型选手,里外兼顾。从儿子的人生规划,亲朋弟子间迎来送往,再到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再到孙儿的成长等。近二十年的持家生活,也验证了她与众不同的思路带给我们全家的幸福与快乐。这好像也暗示着对过往革命年代全社会普遍一心事业、淡化家庭意识主张的弥补与反动。父母为我们带来的祥和、积极、独立,不与人争的家风,让我们的人生受益匪浅。

   母亲也偶遇不顺畅的事情,但总能坦然面对。她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在直抒自己意见的同时,她顾全大局,将自己所受的委屈,与社会进步的阶段性、局限性作整体判断。这是她阅尽八十年人生境遇之后所特有的宽容,让我等后辈顿觉踏实与力量。母亲所遇到的问题,并不只是属于她个人,她的勇气与豁达,总在激励我们要真实的面对生活,追求真理。

  敬颂母亲大人八十大寿健康、快乐!

 2012109

 袁加:艺术家、北京博艺泛美设计中心总监

发表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已有 0 位对此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暂无评论